11月13日,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上发表致辞,以下为全文,一起来看:
在第九届中国(深圳)公司治理高峰论坛的致辞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 唐杰
2025年11月13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会议。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治理会王骥会长的盛情邀请,也感谢李维安教授的引荐。作为非公司治理领域的从业者,能有机会在各位专家面前交流分享,我深感荣幸,也愿以“第三只眼睛看治理” 的视角,与大家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走过了近十年的风雨历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背后离不开与好大学、名教授的深度合作。多年来,治理会与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李维安教授紧密携手,持续输出权威研究成果,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撑。今年提出的“治理筑基,市值焕新” 理念,更是精准把握了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前景的内在关联,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的关键时期,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在转型浪潮中勇立潮头。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市值仅与治理相关吗?事实上,治理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凭治理转型不足以支撑企业完成全方位的跨越。转型的核心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内涵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更为丰富,它不仅包括AI、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 “新三样”,还涵盖了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体系创新等多个维度。
如何衡量创新成效、推动创新落地,是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无论是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还是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亦或是工业整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都彰显了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以深圳为例,近五年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半导体等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这些变化正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轨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业领域的大量创新并非局限于“从0到1” 的原始突破,更多是 “从1到 N” 的迭代升级,即如何运用成熟知识提升大规模工业生产效率,优化产品与流程。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公司治理如何进一步优化机制,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实现这样的创新转型?
当前,“内卷” 现象普遍存在,而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与治理的深度融合仍需更多实践探索与研究支撑。在转型大潮中,部分企业反应积极、主动求变,但仍有不少企业意识不足、行动迟缓,其资源配置与组织架构难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求。未来 3-5 年,将是企业创新转型的关键期,唯有同步提升治理效能与技术实力,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若仅注重治理完善而忽视技术升级,企业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放眼国际,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的企业治理体系相对成熟,但即便如此,也面临“少数企业创新无法带动整体突破” 的困境 —— 资本市场上,少数企业的市值飙升并未带来全行业的实质性变革,这一现象既凸显了创新驱动全行业发展的复杂性,也为我们探索治理与创新的协同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各位同仁,企业创新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能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学界与业界智慧,深入探索治理与创新的融合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撑。最后,受王骥会长委托,向在座各位致以诚挚的问候与衷心的感谢!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END·
期待您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