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平安乃至平安银行,都是重视公司治理的受益者。”获得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会颁发的董事会治理和公司治理双十佳称号后,平安银行董秘周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说道。
近年来,金融行业进入强监管年代,这给包括平安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平安银行不仅做到合规,还以“守法+1”的标准要求自己。而事实上,平安银行也从良好的公司治理上获得“正能量”,远到合并收购深发展,近到2016年底高管大更迭,良好的公司治理让平安银行平稳渡过这些特殊时期,并在之后迅速发展,收获好成绩。
周强提出,公司治理并不仅仅是合规二字可以概括的。“事实上,公司治理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企业家应当用经营的理念去看待公司治理。”
平稳过渡特殊时期
平安银行得以平稳渡过各个特殊时期,正是受益于良好的公司治理。
往回追溯到收购深发展和两行整合时期,如何在过程中确保程序合规、平衡各方利益、保持公司稳定,在兼并后实现业务整合、提高协同效应,都是对其时平安银行的公司治理的巨大挑战。2012年8月中旬,平安银行的半年报公布。吸收兼并深发展半年后,平安银行实现了196.26亿元的营收,同期增长61.7%,实现净利润68.70亿元,同比增长45.20%。
“平安银行的前身是深发展,股票代码000001,可以说是一家有着最长资本市场历史的深交所上市公司,期间经历了不少重大事件,公司治理在其中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也同时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更切身体会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可以说平安银行确实是研究和实践公司治理的一个很好样本。”周强感慨道。
往近看,在2016年高管层更换中,平安银行也经受住考验,迅速稳定下来并在零售转型上取得优异成绩。
自2016年下半年谢永林上任以来,平安银行新的领导班子在组织架构调整上下了不少功夫。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新班子操刀完成了平安银行总行第一次架构大调整:将总行一级部门从42个精简到30个,并增设特殊资产经营事业部。
刚刚过去的2017年年底,平安银行的业务高管再变阵。日前,原南京分行行长戴巍已出任该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总裁;原装备制造业金融事业部总裁张中朝,被调任至金融同业事业部任总裁;电子装备金融事业部总裁,则由原电子信息产业金融事业部总裁出任。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加快了行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将八大行业事业部进一步整合和强化成五个。
“从核心领导层来看,平安银行的高管层趋于年轻化、专业化,看重综合化背景和基层成长经验;从部门结构看,2017年平安银行的人员和战略资源更多向零售倾斜,更多具有IT和互联网背景的新人加入,助力零售战略转型。”周强介绍道。
2017年三季报可以看到,团队重构后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成效显著。2017年1-9月,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35.99亿元、同比增长38.03%,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2%;零售业务净利润125.06亿元、同比增长94.15%,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5%。
“守法+1”的治理理念
访谈过程中,周强提出了整个平安集团都严格遵守的“守法+1”的治理理念。“守法+1”,就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
其实,平安银行身上带有特殊性,仅“守法”二字,就已极具难度。
其一是,平安银行与其控股股东中国平安同为主板上市公司,中国平安在给平安银行进行资本补充、交叉销售、客户资源合作中,既要履行大股东的责任,也要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的程序。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保证双方股东的权益,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二是,平安集团及平安银行都是金融类上市公司,头顶还有金融业的高压监管。中国平安在上交所、港交所上市,而平安银行在深交所上市。基于业务类型,中国平安还要受保监会的监管,而平安银行则受银监会的监管。如果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平安集团和平安银行同时受一行三会且横跨三个交易所的监管。
“这就要求公司掌握不同监管部门不同的尺度和标准,从中找到我们规范运作的空间。”更具难度的是,在法律法规之上,平安银行还要做“+1”。“法律只是一条及格线,一定要在这之上拉出一个安全垫,防止风险。”周强强调。
不过,“守法+1”只是平安银行公司治理的基石,其他诸如投资者沟通、员工激励、高管架构,都是公司治理绕不开的话题。
截至2017年,平安银行已连续六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中获评最高等级A级;为加强投资者沟通,董事长谢永林亲自带队赴北上深三地举办30多场一对多路演,并成功召开业内最大规模的零售专题开放日,宣导银行的转型故事;高管更迭中,来自集团及各子公司的多位得力干将调任平安银行;行风行貌方面,公司实施提质增效和井冈山团建活动,大大提振队伍士气……去年一年平安银行的股价表现也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良好的公司治理的认可。
周强提出,公司治理并不仅仅是合规二字可以概括的。“公司治理是企业重要的生产力,企业家应当用经营的理念去看待公司治理。”